4日中午,正在和几个来公司上班的同事吃饭,奶奶从遥远的内蒙古打了来了视频电话,要看看我在干嘛,惦记我有没有被封住还吃不吃得上饭。
老人家85岁,也会用智能手机,会时不时给我发个微信表情包,爱看新闻联播,偶尔应该也会刷刷抖音和快手。网上关于深圳和香港的疫情的各种消息,显然让她很是担心在深圳一心搞钱已经快一年未见的孙子。
老人家不管其他,只关心我和家人的生活,报了平安闲聊几句,末了又问我一句,你们那边那么热,那些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医生肯定很难受吧。
差点瞬间破防,我忍了忍,没有给她讲,其实那些披挂防护服上阵的不止是医护人员,而被疫情笼罩着的这座城市,和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很难,每个人都在用不同形式与病毒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抗争。
何其艰难,2000万人守的是一国之门
是啊,这一波疫情,深圳何其艰难!
从已经公开的确诊病例来看,这波疫情深圳已有300+例新增本土病例,成为新一轮新冠疫情蔓延以来,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而相对比之前疫情较为严重的陕西、黑龙江、河南、内蒙古的多个城市,这些城市在人口体量、城市规模、城市性质与深圳并不在一个量级,准确地来讲,人口规模均在1500万以上的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中,深圳是第一个遭遇奥密克戎大规模侵袭的一线城市。
据深圳卫健委官方确认,这次深圳疫情由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导致,传染性强变异速度快,防疫难度倍增且并无可参考的国内经验。而另一个人所皆知的事实:深港一体的地缘因素也是这波疫情难以明言却最为棘手的原因之一。
与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拥有更多的刺突蛋白突变这些变异多样化,使其更容易传播
在深圳客之前发布的《深圳迎击奥密克戎,一场以快打快的“巷战式”防疫!》一文中,我们把深圳这次抗疫形容为“巷战”,一场战争进入巷战阶段,便意味着战术难度陡增,泾渭分明的阵地形势消失了,敌我交错共存,短兵相接,贴身肉搏。要想胜利,就必须把失守区域快速地一个一个地夺回,因此有媒体称深圳此次虽无经验可鉴,但在目前的抗疫态势中,“以快打快”的战法是非常之举,也是必然之举。
很多人也许无法理解,深圳这一波力度为何如此之大,如此严格地执行封控、管控、防范三级措施,全然不似之前的“内紧外松”。
事实上,除了奥密克戎及其变异毒株传染性更强之外,一个不易察觉的事实是,新冠爆发之初,便是由点到面蔓延开的,正如上面说到的,此次奥密克戎大规模侵袭的内地首个超大城市,便是深圳。
香港疫情,犹如高悬于国门的堰塞湖,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如此,深圳的坚守并不是一城之战和局部之战,深圳的对岸是形势日趋严峻的香港,深圳的身后是广东,广东身后是广大的内陆腹地,“桥头堡”和“国之南门”的地位决定了,在没有更加有效的药物、疫苗或者防疫策略的变化为前提下,深圳能做的就是强守。守护深圳就是守护广东,守护广东就是守护全国的抗疫大局!
深圳市首个深港跨境货物车辆集中接驳点
试想一旦深圳失守,那影响将不堪设想。
有的文章说,深圳这次是拼了,我认为评论是恰当的。从来没有哪一次像这一次这样,深圳要拼刺刀。但有观点说深圳因为香港的原因很冤枉,有点道理但我并不认同,因为深港同源,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局势,没有办法选择,只能面对,必须一起同肩硬扛!
你不知道深圳的管控难度有多大
上沙、下沙、沙嘴、沙尾……一组含有“沙”字的深圳城中村名字随着被封控管控在网上爆火。
许多外地朋友这几日问我,为什么城中村会是爆发的集中点。其实答案就在问题之中,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出深圳防疫的困难。
网上热传的《北上广深港人口密度对比》图显示,北京人口密度1334人/平方公里,上海3932人/平方公里,深圳是8791人/平方公里,是国内人口密度最大城市,超过了香港的6781人/平方公里。
而众所周知的是,深圳人口密度最高的便是城中村,曾有“十万码农住大冲”的段子,造就了科技园的产业繁荣。随着城市更新,现在深圳城中村数量逐步减少,而上沙、下沙、沙嘴、沙尾一带便成了城市中心少数的未拆迁的城中村,相对低廉的租金和便捷的交通成为了蓝领和年轻白领的最佳选择,应该算是深圳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带居住人口超过10万之多,而不幸的是,人口密集的城中村恰恰是此次奥密克戎重点攻击区。为了快速切断传播链条,只能选择封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几个城中村被封控之后,光是几万人一日三餐的配送便成了一个高难度问题,并一度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此次疫情重灾区下沙,是深圳人口密度最高的城中村之一
再看看宏观层面的,举个例子,深圳卫健委通报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4日深圳新增21例本土确诊病例,而境外输入病例为61例,59例为香港输入,2例为韩国输入。
所以深圳面对的其实是双线作战,一边要内防反弹,一边要外防输入。
深圳是大型国际港口城市,也是全国外贸第一城,深圳拥有海陆空铁各种口岸,2021年外贸进出口3.54万亿元,集装箱吞吐量2876.75万标箱,每天入境的邮件快件约3.5万件。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游的,植物、动物、货物,样样俱全。不光防人,还要防物。
除此之外,深圳还是内地供港物资“生命线”上的重要关口。香港市民每天吃的新鲜蔬菜九成来自内地,冰鲜家禽、肉类也极大依赖内地。而在深港一体防控的策略下,深圳还需抽调人力物力全力支援香港。
关于香港的非法跨境输入,作为一个深圳人我们没有办法做更多道德层面的谴责,这是一种人性避险求生的本能。除了严防偷渡,我们只能期待深港之间也许会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还有一个难点,就像我奶奶关心的一样,那就是岭南日渐炎热的气候对户外一线防控人员的攻击。陡然入夏,厚厚的防护服,严实的口罩正在加剧他们的难度。更何况长期持续的高压状态,身体和心理都在遭受着极大的考验。这是最辛苦、最值得敬佩的一群人。如何护他们周全,也是一个难题。
抵抗的是病毒,守护的是文明
毫无疑问,这一波疫情中,没有任何一个深圳人能置身事外,无论是病患还是医护,无论是打工人还是企业主,无论政务公务人员还是升斗小民,没有吃瓜看客,全部躬身入局。
当我知道我的一位供职某机关单位的朋友,已经连续7天没有回家,岗位特殊需要睡在办公室随时待命。这个朋友说,不止是他,他的好多同事都是如此。我默然无语,只有喉头发紧。
有一个现象大家可能留意过,疫情期间,我们的深小卫发文每每都是深夜,在我们起床的那一刻,肯定明白的告诉你昨天疫情的最真实的情况。
一位做餐饮的朋友,他位于福田的餐厅已经暂停营业,他和他的几位员工,报名做了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和他一样遭遇生意停摆的并不在少数。而我在一次家门口做核酸中,一位防护严实的工作人员突然喊出我的名字,摘下口罩才认出,这是一位五年未见的朋友,在我的小区门口默默做着义工;一位深圳知名的广电主持人在朋友圈里发了她去做志愿者全副武装的照片,她说要尽量地感同身受。我们公司三位同事已经被封控一周之久,工位空空荡荡,电脑却在远程操作,直至深夜。
深圳作家邓一光先生曾用一句话形容深圳:2000万座孤岛形成的一片大陆。因为这座城市,连接我们的从来都不是血缘关系,而是40余年来形成的中国从未有过的文化和精神,和一种现代城市文明,那是服务型的政府,优秀的市民,繁荣的商业和开放包容自强拼搏的精神。这种看不见的东西,在疫情冲击面前,比任何东西都更值得我们去守护。
此刻,2000万人,在祖国的南大门,我们抵抗的是病毒,我们守护的是文明!
此刻,我们是在拼尽全力,守护一国之安全!
图源:深圳卫健委
南海区西樵镇携手东方新蒙共建青年成才园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讯员周旺弟报道:10月26日下午,西樵镇政府与东方新蒙(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青年成才园项目合作协议
【天天热闻】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见习记者贺勇报道:10月26日上午,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区委锻造“禅城铁军”要求和...
世界快看:第十三届佛山车展拟下周开幕 实惠福利助力佛山车市年末再冲刺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报道: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传媒集团和广州市合强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机械国际合...
全球新消息丨遏制违法用地,禅城出台“全链条”监管措施 日前,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施“全链条”监管遏制违法用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坚持疏堵结合、多管齐下,着力...
世界聚焦:夯实电力支撑 护航佛山产业持续壮大——供电助力佛山建设制造业创新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
三水启动住宅小区文明提升行动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邵巧玲报道:10月26日,三水区召开物业管理小区文明提升行动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住宅小区文明提升行动,规范辖区物业
焦点关注:高明区西安河流域水系综合整治项目(西片区)进展顺利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摄影报道:在高明区荷城街道庆洲村旁,一段刚刚完成清淤作业的灌溉渠格外抢眼。渠道中间两行仿木桩护脚...
【环球播资讯】高明今年新建或改建25个社区体育公园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冯慧雯摄影报道:10月25日,在高明区街心公园,现年65岁的荷城街道竹园社区居民李向阳锻炼完身体后,对崭新的健身器
当前最新:“利剑”出鞘,南海加大对涉水企业执法力度!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郑慧苗通讯员肖长安报道:南海以水闻名,以水兴城,良好的水环境,是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是人民群众幸福...
紧急提醒!10月28-30日顺德全区所有核酸检测点均提供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服务! 近期有些市民朋友可能会发现健康码“红了”“黄了”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影响不要担心!重要提醒为了更好服务辖区内被赋黄码的居民,充分...
南海区西樵镇携手东方新蒙共建青年成才园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
【天天热闻】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见习记者贺勇...
世界快看:第十三届佛山车展拟下周开幕 实惠福利助力佛山车市年末再冲刺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报...
全球新消息丨遏制违法用地,禅城出台“全链条”监管措施 日前,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