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过去一年,辽宁省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作为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78.6亿元,同比增长20.7%,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3.6%;全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009家,增长37.1%,总数超过1.4万家。
从有技术到有市场,再到大规模产业化,科技研发力量雄厚的辽宁是如何扭转“科技强、创新弱”局面的?在科学技术供给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一个被业界称为“达尔文之海”的鸿沟,如何跨越这片“达尔文之海”?辽宁科技厅负责人说,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和创新企业长大难问题,辽宁优化创新生态的发力点——供需“架桥”。
好技术找到“好婆家”
束之高阁的技术成果不会自动转化,怎么办?辽宁沈阳的东北科技大市场副总经理傅玛说,科学家本身也是企业家的概率太小了,得先让好技术找到“好婆家”,让评估师去遴选发现,让经纪人去对接交易。东北科技大市场依托国家技术转移(辽宁)人才培养基地,共培育孵化器主任160余名、科技评估师120余名、技术经理人(经纪人)1000多名。
日前,帮助大连一项发明专利实现成功转让的技术经纪人舒畅说:“科研成果转化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纪人要与市场对接,需要了解知识产权保护,也要负责技术合同签订和法务等一系列的问题。”
东北科技大市场以海量的信息库资源弥补了科技人员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短板,构建了互联网+科技服务生态圈。近两年,已举办大型成果对接会182场,转化科技成果1451项,省内转化率超过50%。目前,辽宁建成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93家,以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3所驻辽部属高校和中科院驻辽三所(金属研究所、生态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等为重点,积极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桥梁纽带,2021年举办撮合对接活动200余场,转化落地科技成果1000余项。
技术好不好,关键靠实战。辽宁梳理省内重点科技成果,建立了先进适用科技成果项目库,聚焦中试环节,制定出台《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在重点产业领域新建布局盘锦精细化工、锦州松山湖新材料等20家中试基地。
为激发转化主体积极性,辽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先后出台《辽宁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大授权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通知》等一系列鼓励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2021年10月1日实施的《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提出“重奖科技成果”,在科技成果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供需服三方股权和收益分配比例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让科技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名利双收”。
金融助力“出苗快”
“银行贷款、风投都试过了,最后是当地政府出抵押物,才解决了上新生产线的资金难题。”辽宁朝阳佛瑞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瑞林告诉记者,“单靠企业自己,根本就走不到今天。”
创新最紧要的是资金,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大多轻资产,在发展中最容易为“钱”所困。为了把装在“脑袋里”的知识尽快变现,辽宁各地积极搭建了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的承载地,沈阳市浑南区设立资助奖金池,以风险共担破解科技企业烦恼。对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的高水平专利、著名商标等知识产权给予奖励,支持创新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创造一批技术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知识产权,扫清投资融资障碍。
相较南方省份企业,辽宁科技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贵的瓶颈仍然紧绷。沈阳国际软件园董事长赵久宏说,园区已聚集企业1400多家,构筑了资本、技术、市场、人才等深度融合的局部小生态,“世界上产业创新做得好的地方,金融创新都比较多。辽宁不少科技企业还不擅长运用金融工具撬动资本,加上科研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这些都牵扯着创新幼苗破土而出”。
东北科技大市场的“芝吧”线上平台,聚集了投、担、贷、保等各类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加大金融资本支持力度,赋能创新主体发展,辽宁研究制定了《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加强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通过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引导金融资本服务科技企业。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推动打造不同阶段、细分领域的天使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组织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联盟,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科技成果转化。
2021年,辽宁高新园区新注册企业13303个,同比增长17.2%;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
制度支撑“长势旺”
目前,辽宁省缺乏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如何让“小苗”长成“小巨人”?制度创新是支撑辽宁科技企业行稳致远的“软实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东软医疗公司及时加大研发投入,仅用7天7夜就研发出雷神方舱CT。沈阳市科研经费滚动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东软医疗公司CEO武少杰说,近年来,公司不断承接来自国家、省、市有关方面重点科研项目的合力支持,为企业研发和市场开拓提质增效。
“目前,我们认定东软智能医疗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达21家,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每年最高支持额度达1000万元,连续3年滚动支持。”沈阳市科技局局长赵日刚说,税收减免是全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头支持,近3年,全市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企业累计加计扣除额1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额超40亿元。
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辽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人财物使用自主权。加大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入力度。率先在全国开展科研诚信和“三评”改革绩效评估工作,加大政策供给,出台培育瞪羚企业扶持政策,实施省级瞪羚企业后奖补计划,指导沈阳、大连、鞍山等市制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和应用场景等政策措施,在全省形成鼓励雏鹰、瞪羚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支持企业快速成长。
2021年,辽宁新增瞪羚企业215家、雏鹰企业798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7家。
围绕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辽宁省将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以壮大新动能为重点,大力培育具有行业引领力的头部企业、具有潜在颠覆力的颈部企业、具有很强爆发力的腰部企业。建立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汇聚磅礴的振兴“新势力”。(经济日报记者 孙潜彤)
关键词:
南海区西樵镇携手东方新蒙共建青年成才园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讯员周旺弟报道:10月26日下午,西樵镇政府与东方新蒙(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青年成才园项目合作协议
【天天热闻】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见习记者贺勇报道:10月26日上午,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区委锻造“禅城铁军”要求和...
世界快看:第十三届佛山车展拟下周开幕 实惠福利助力佛山车市年末再冲刺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报道: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传媒集团和广州市合强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机械国际合...
全球新消息丨遏制违法用地,禅城出台“全链条”监管措施 日前,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施“全链条”监管遏制违法用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坚持疏堵结合、多管齐下,着力...
世界聚焦:夯实电力支撑 护航佛山产业持续壮大——供电助力佛山建设制造业创新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
三水启动住宅小区文明提升行动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邵巧玲报道:10月26日,三水区召开物业管理小区文明提升行动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住宅小区文明提升行动,规范辖区物业
焦点关注:高明区西安河流域水系综合整治项目(西片区)进展顺利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摄影报道:在高明区荷城街道庆洲村旁,一段刚刚完成清淤作业的灌溉渠格外抢眼。渠道中间两行仿木桩护脚...
【环球播资讯】高明今年新建或改建25个社区体育公园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冯慧雯摄影报道:10月25日,在高明区街心公园,现年65岁的荷城街道竹园社区居民李向阳锻炼完身体后,对崭新的健身器
当前最新:“利剑”出鞘,南海加大对涉水企业执法力度!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郑慧苗通讯员肖长安报道:南海以水闻名,以水兴城,良好的水环境,是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是人民群众幸福...
紧急提醒!10月28-30日顺德全区所有核酸检测点均提供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服务! 近期有些市民朋友可能会发现健康码“红了”“黄了”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影响不要担心!重要提醒为了更好服务辖区内被赋黄码的居民,充分...
南海区西樵镇携手东方新蒙共建青年成才园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
【天天热闻】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见习记者贺勇...
世界快看:第十三届佛山车展拟下周开幕 实惠福利助力佛山车市年末再冲刺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报...
全球新消息丨遏制违法用地,禅城出台“全链条”监管措施 日前,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