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持续多日的秋雨过后,延安市南泥湾开发区层林尽染。从高处俯瞰,阡陌纵横的金色稻田中,以麦田圈艺术手法呈现出的一行大字格外醒目:“1941—2021 南泥湾大生产80周年纪念大会”。伴随着一首“再唱南泥湾”新红歌的优美旋律,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嘉宾汇聚到这个曾经创造出“陕北好江南”奇迹的地方,以一系列经济合作,携手续写新时代的“创业史”。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1939年2月在延安召开的生产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锥心之问。当时的困境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
“用毛泽东后来回忆时的一句话说,就是:‘困难真是大极了!’”延安市党史办副主任胡建满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处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双重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威胁之下,加之连续两年的自然灾害,延安革命根据地的生存条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党史资料记载,1940年,边区全年收入800万元,而支出逾2500万元;朱德说:“几月来未发一文零用,各机关、学校、军队几乎断炊。”毛泽东曾回忆道:“我们几乎弄到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子盖。”
精神,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气质外现。毛泽东在会上说,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对此,毛泽东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大生产运动在延安的山川峁峦间展开,而位于延安以南45公里处的南泥湾,正是那场困境突围战的先锋阵地。
伫立在南泥湾开荒的老照片前,中科院院士周成虎感慨万端:重温历史,先辈们那种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只要我们勇于创新,勇于担当,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激发创业创造精神
“一把镢头一把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1941年春,八路军359旅高呼口号挺进当时荆棘遍地、人称“烂泥湾”的那片荒疏山地。“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从旅长到士兵,天当房地当床,肩扛手刨,筚路蓝缕”……
359旅初进南泥湾,已是阳春三月,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有四大“拦路虎”:一是开荒抢种抢农时,二是没有房子住,三是粮食不够吃,四是劳动工具紧缺。战场骁将王震号召全体官兵拿出“扎死寨,打硬仗”的劲头,“不让一个人站在生产战线之外”,上自旅长下至勤务员、炊事员,一律参加生产劳动。
“从扛枪杆到拿锄头,从杀敌到产粮,其中的难度绝不仅仅是出大力流大汗那么简单。”曾在359旅后续部队工作过的老干部李克敏特别推崇南泥湾人当年的创造精神。这是一种意志力催生的创造力。除了尽锐出战,提高生产效率是当时最为急迫的难关。群众性劳动竞赛就是359旅的“当头炮”。
1942年,七一七团某营模范班长李黑旦创造了每天开荒两亩半的纪录。但其纪录很快就被打破。七一八团三营劳动英雄、模范班长李位,在一次开荒竞赛中,创造了每天开荒三亩六分七的好成绩。最高纪录创造者是一位名叫郝树才的战士。他以一天开荒四亩二分三的成绩被毛泽东亲自誉为“气死牛”的劳动英雄。延安工运理论研究会会长李五明认为,劳动竞赛是赓续至今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原生态发轫之举——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
军民两用型生产组织是359旅实现军事和大生产双向切换的关键性机制创新。全旅成立生产委员会,旅长任主任,各营主官当委员,从营到连均设主管生产副职。农忙时,军事主官要听生产副职的命令。此外,王震还专门聘请了一位农民“老把式”做全旅的生产顾问。
正是凭着上下同心的创业和创造精神,荒凉的南泥湾焕发出了惊人的生机。据统计:1941年,开荒1.12万亩,产粮1200石,蔬菜实现完全自给。1942年,开荒2.68万亩,产粮3050石,经费自给率达92%。1943年,开荒10万多亩,产粮12000石,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文钱”的奋斗目标,同时做到了粮食和经费的全部自给。
“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1943年, 毛泽东与359旅战士们的上述谈话,对共产党人坚守自主、自强精神做了形象的阐释。
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南泥湾还先后办起了纺织厂、被服厂、造纸厂和兵工厂等二十多家小型工厂,成立了运输队和军人合作社。
经过几年努力,南泥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2年7月,重返南泥湾的朱德用“熏风拂面来,有似江南好”诗句,对南泥湾的变化做了最好的概括。
传承打造时代品牌
今年10月11日,由延安市南泥湾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品牌南泥湾计划正式启动。中国农垦集团等50多家单位和企业共同发出宣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勇气,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上下一致、共克时艰的优良作风,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进取姿态,尤其是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都应该成为今天中国品牌的精神气质。
从80年前的大生产到新时代的大开发,以自主精神为底蕴的创新创业,正像陕北黄土地上的耐旱作物一般,生生不息。
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6年年底,延安市启动南泥湾开发区建设。开发区确立了“依托军垦、农垦文化和红色资源、自然生态,建设以南泥湾镇为核心、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开发区,打造集现代农业、教育培训、文旅康养、数字科技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战略目标。
如今的南泥湾开发区,辖南泥湾镇、麻洞川镇、临镇镇三个乡镇,规划控制面积1347平方公里。生态优先,绿色开发,是今日南泥湾的主基调。南泥湾开发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线,一体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实施汾川河流域水系连通综合整治、湿地生态修复等系统工程。
延安南泥湾开发区管委会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吴雄介绍,开发建设中目前已累计关停油井10口,恢复稻田1500亩、植被509亩、修复湿地330亩、建设荷塘125亩,治理、疏浚河道21公里,创建了陕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如今的南泥湾,林草覆盖率达87%,地表水水质达到Ⅲ类,空气优良天数在330天以上,白鹳、黑鹳、金雕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在此栖息,野大豆、沙芦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随处可见。
生态红利赋能乡村振兴。行走在南泥湾,曾经底蕴与传承正兑现为发展动能。先后多次考察南泥湾的江苏南京樯图数据研究院院长辛柯俊说:“我们想在南泥湾建立一个平台,进行‘数据大生产’,向全国提供乡村振兴‘全息大图’及延伸服务。”目前,该数字平台项目已经立项,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建设。
截至2020年末,南泥湾开发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76亿元,核心区5.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注册(落地)企业128户,接待红色教育培训学员3.93万人次,年接待游客突破80万人次,核心区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12390元增长到2020年的16530元。(经济日报记者 张 毅)
 拒绝对过敏“束手就擒” 世界动态 近年来,过敏的人越来越多了,这种现象已经被多个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面对过敏,我们只能“束手就擒 
 今日快讯:“五一”来南庄,不仅有车展,还有美食、美景等着你! 4月29日,2023佛山(南庄)汽车文化嘉年华马上就要和大家见面啦!本届汽车文化嘉年华是“佛山车展”首次落 
 报道:千亿高明高质量发展启新程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嶒报道:珠江西岸,聚光灯投向高明,这座江滨之城再次成为湾区瞩目的 
 世界快报:广东省首个!省市三方共建普法宣传消费教育基地揭牌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罗乐莹报道:4月25日上午,由广东省消委会、佛山市消委会、佛山市律师协会三方共建的广东 
 世界速读:总投资额超1000亿元!高明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蔡闻佳通讯员明宣报道:4月27日,高明区举行2023年度招商引资推介会,现场签约项 
 “禅城一日游”攻略来啦,听说你很需要?|播资讯 心心念念的五一小长假终于要到了!现在小编奉上出游攻略让热爱生活的你不负时光!今天带来的是【禅城一日精 
 “五一”假期会下雨吗?最新天气预报来了! 世界短讯 “五一”天气如何?佛山气象台预计29日佛山有中雷雨、局部大雨。佛山:29日或有雷雨大风、暴雨预警4月28日 
 她说“想亲眼看看新疆”,却被污蔑为“假人”?_环球快资讯 “一些人热衷于制造涉华谎言误导公众,怕我的研究会打破他们的‘新疆叙事’。”在推特上,莫琳·休伯尔遭到 
 天天视点!“不能让核污染水污染大海”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4月25日宣布,已完成为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而修建的海底隧道挖掘工作,将继续推进 
 环球最新:“中国为世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各国坚持团结合作、开放包容尤为重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日前在接受本 
 拒绝对过敏“束手就擒” 世界动态  近年来,过敏的人越来越多了,这种... 
 今日快讯:“五一”来南庄,不仅有车展,还有美食、美景等着你!  4月29日,2023佛山(南庄)汽车文... 
 报道:千亿高明高质量发展启新程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 
 世界快报:广东省首个!省市三方共建普法宣传消费教育基地揭牌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罗乐莹报道:4月2... 
 白银期货上行继续看涨  今日周五(4月28日)亚盘时段,白银... 
 会不会开翻?切尔西只差降级区10分,剩6战将对枪魔城纽卡...  英超已经来到本赛季的最后冲刺阶段... 
 【独家】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在京举行  这是4月27日拍摄的大会现场。当日... 
 音乐类院校国际排名 世界著名音乐学院最新权威排名  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