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医美,“热玛吉”“水光针”“线雕”……目前,一些医疗美容名词正在流行。另一方面,割双眼皮、垫鼻子等传统整形美容项目也仍然很受欢迎。在爱美意识的驱动下,一些人试图通过手术、器械等医疗手段变得漂亮,有些人加入“00后”,甚至未成年人。但是通过医疗手段进行美容,危险如影随形,消费者的不满不断增加,受到了警告。
整形外科手术修复和改造像魔法一样受伤的颌面部、鼻子等。通过整形,有些人不仅可以修复创伤,弥补缺陷,还可以看得更好。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负担美容费用整形,医疗美容逐渐进入日常生活。如今,医疗美容药物、器械快速更换、“无痛”、“微创”、“见效快”等广告吸引了很多人到美容机构。
也有人盲目相信非医疗美容机构的营销推广,不了解机构、人员的素质。有些人节省费用,自己购买药水、注射器,找不到资格的机构打针。有些人无法区分医疗美容和非医疗美容。我认为除玛吉、寿光针、超声刀、先祖角等医疗美容项目是“不用刀”、“没有伤口”、“不需要去正规医疗机构”。部分虚假信息、非科学理念、误导消费者,无论是医疗美容主播事实,整形美容还是依赖药物或器械的微整形、微创美容,都是医疗行为,都要遵守严格的医疗安全和质量要求。否则会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是指利用手术、药品、医疗器械及其他创伤性或入侵性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相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和改造。”根据规定,进行医疗美容的机构必须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治医生必须具备执业医生资格,护士必须具备护士资格。与此同时,合格的人力也要在合格的机构实施医疗美容项目,不能超出范围开展未批准的项目。行业实际上,部分机关使用假药、器械,部分非医疗美容机构、非执业医师违规事业、超范围经营,部分人员在没有培训的情况下工作。从最近几年国家卫生委员会发表的一些违反医疗美容违法的典型事件来看,类似的现象并不少见。
每个人都是爱美丽的。在居民收入日益增长的今天,“医疗美容热”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当牢记的是,美丽要以健康为基础,爱美不能影响身心健康;损害健康的求美不是美容,甚至可能毁容。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谨慎对待、理性消费医疗美容项目,追求真正的美,才能规避风险、拥抱美好生活。
医疗美容,需要医疗安全条件的全方位守护。为遏制行业乱象、规范行业发展,我国持续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出台了多部门联合的综合监管政策法规,取得了积极效果。面向未来,仍须凝聚合力、重典治乱,继续强化行业监管,进一步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同时推动行业加强自律。此外,消费者也应谨慎对待医疗美容,合理认识医疗美容的功效,做医疗美容时要认清资质、选择正规医疗美容机构。特别是容易受外界影响的未成年人,由于身体仍处于发育阶段,做医疗美容项目不利于身体成长与健康。除整形外科适应证之外,不妨立法禁止未成年人消费医疗美容项目,明确规定医疗美容广告不允许向未成年人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