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发展排行榜出炉 北京深圳上海位居前三
7月29日,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发展智库报告(2021)正式发布,该报告从“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与“人文城市”三个方面综合考察城市绿色智慧发展能力,通过单位GDP能耗、高危企业数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比例、智慧交通完备率、城市道路通勤水平等具体指标对城市进行评估。
2021年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发展排行榜
报告显示,绿色智慧城市发展排行榜前十名依次为: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珠海、杭州、南京、南昌、武汉、苏州。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介绍道,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排行榜服从Zipf规模位序分布规律,得分与其排序的拟合优度达到了91.89%,拟合效果较好。从总体空间格局来看,我国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省会城市和沿海沿江城市较高的态势,东部地区以高水平集聚为主,中西部省会邻近地区以高低水平并存的极化为主,其它地区则呈低水平集聚态势。
2021年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发展局部Moran’s I散点图
从各个领域关联来看,智慧城市与人文城市呈现出较强相关性(0.706),绿色城市与人文城市呈现微弱正相关(0.101),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不相关(0.073),表明中国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仍然任重道远。
曾刚认为,“创新驱动、生态本底是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支柱,科技创新是节能减排、降低城市发展对传统资源依赖的重要途径。”
对于《报告》呈现的数据,曾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道,“2020年我国绿色城市分指数与智慧城市分指数相关系数仅为0.073,远远低于正相关0.7的门槛,呈现明显的不相关,表明我国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仍然任重道远,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城市治理思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依靠土地、劳力、资本等要素大规模投入的传统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我国城市亟需深刻理解推进绿色创新、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抢抓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更广泛、更深入地嵌入绿色技术开发、应用之中。”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舆论宣传、政策扶持、政府采购等方式,提高绿色技术开发的投入产出效率,降低市场风险,引导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投身到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转化、应用之中;可以通过利用5G网络技术,实时监测城市绿化系统健康状态,提高城市环境自净能力和碳封存、碳汇能力;可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利用多源、多元数据采集、分析模型技术,科学地预测城市生态空间的用地规模,制订生态空间与其它功能区之间的互动方案,让现代科技更充分惠及新城建设、旧城更新、城市生态廊道设计,建立新型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良性互动关系。”曾刚补充说。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绿色智慧建设水平,《报告》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建立绿色技术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国家平台。与其它技术不同,绿色技术具有较浓的公益性色彩。应该在拓展绿色技术国际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析的基础上,梳理、集成现有绿色技术开发、应用、支持机构,建设国家级绿色技术联合研究、开发、应用网络化平台体系,建立基于公益性的政府扶持、社会主导、企业化运行的平台运营机制,着力解决绿色技术供给不足、供需脱节、协同滞后等“短板”问题。
第二,发挥核心城市在城市群绿色智慧发展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注重与国家19个城市群建设规划、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充分发挥核心城市在科技、人才、产业、行政等方面的优势,重视区域绿色智慧创新合作网络建设,启动我国现有绿色智慧城市信息观测、分析、发布机构的系统集成,建立可信、可用、权威信息发布平台。以区域生态系统修复、绿色技术共享、碳排放市场建设、多方互动合作为抓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探索生态服务价值增值、实现新途径,将“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智慧中国”落到实处,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
第三,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智慧示范市国家评选奖励办法。在开展系统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协商生态环境部、科学技术部、自然资源部等中央相关部委,制定统一的绿色智慧城市示范市评选标准、流程、办法,开展统一的绿色智慧城市评选与奖励。并争取联合国人居署、环境规划署更大支持,择机推出联合国绿色智慧城市“上海奖”评选,推动国内、国际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交流共享、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计划的城市责任落实。